彈限Qskn、Qtoe是彈性極限的簡稱,是早期國人引進PDA和CAPWAPC時翻譯“Quake”所用的名詞。嚴格地說,這種稱謂并不合理,因為在本構理論中“極限”一般僅就力而言,而此處彈性極限系指進入塑性狀態前樁土間的最大相對變形,將其更名為臨塑變形似乎更為合理。
傳統意義上,彈限的建議值為2.54mm,具體取值與變形破壞模式關系較大。一般來說,樁側為剪切破壞區,樁底為壓縮破壞區,而壓縮破壞經歷的變形遠較剪切破壞所經歷的大,因此樁尖彈限應大于樁側彈限。對于柴油錘強力激發下的預制樁而言,樁側的變形與破壞具有一定的整體性(破壞均嚴格位于樁土交接面),可認為樁側各節點土體彈限為同一值,而灌注樁測試雖難以如此假定,但大量擬合實踐表明,基本上也可以認為它們為同一值。
彈限雖為人為假定參數,但與土體的真實力學參數剪切模量G(樁側)和彈性模量E或壓縮模量K(樁尖)有關。如果樁土系統充分耦合,樁側破壞不在樁土交接面,而是位于與樁側有一定距離的土體之中,那么,土體剪切模量越大,樁側彈限也就越小

;樁尖土壓縮彈性模量越大,樁尖彈限就越小

。
彈限大小特別是樁底彈限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土阻力的發揮情況,其中的大彈限問題也即阻力發揮嚴重滯后情形,尤其值得令人注意,我們曾得到過一條灌注樁實測曲線,在樁底反射以前,上行波(即F(t)與ZV(t)的分離)幅值很?。ò磦鹘y理解,該樁摩阻很小,然而這是一條摩擦樁,靜載荷試驗的承載力很高),但樁底反射過后相當一段時間速度掉得厲害,表現出較強阻力。這種現象如不施以較大彈限,將很容易造成分析上的失誤。
但是,計算過程中彈限的取值應當有一上限,這便是各值點的最大動位移與殘余變形的差值,超過這一取值范圍,將導致承載力的高估。
卸載系數(Cskn、Ctoe)是反映卸載特性的一個重要指標,是相應部位卸載彈限與加載彈限之比。取值為零時,表示卸載剛性,一旦速度為負,樁體上跳,靜阻力即化為烏有,這于實際顯然不太可能;取值為1,類似于靜荷載試驗中的卸載曲線與加載彈性段平行;大于1,意味著加載過后樁身可能反彈至原高程以上,于實際也不可能發生。大多數情況下,卸載系數位于0-1之間,可通過相應土層的靜載試驗獲取參考值。